摘要:在田间进行了10%高效氯氟氰菊酯、0.3%印楝素、20%氯虫苯甲酰胺、2%阿维菌素、除虫脲、40%毒死蜱、3%高氯-甲维盐、15.5%甲维-毒死蜱、1.8%阿维甲氰等9种杀虫剤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和15.5%甲维-毒死蜱对荔枝蛀蒂虫的控制最好,这两个处理区的蛀果率为均0。其次是除虫脲,该处理区的蛀果率1.3%。
关键词:荔枝蛀蒂虫;药剂防治
荔枝蛀蒂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属鳞翅目(Lepidoptera)细蛾科(Gracillariidae),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荔枝、龙眼种植区,是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其幼虫为害荔枝嫩梢、嫩叶及果实可造成嫩叶枯死、幼果落果、成果内充满虫粪,严重影响产量和果品质量。该害虫一般可造成10的作物产量损失,严重时可达87%,被害果实基本失去商品价值,已成为发展荔枝生产的一大障碍。因此,寻求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防治荔枝蛀蒂虫的方法已势在必行。
本研究分别于2010年4-6月,在茂名市电白县水东镇试验区和深圳深圳麒麟山庄疗养院试验区进行了10种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旨在筛选出有效的药剂,为荔枝蛀蒂虫药剂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药剂:(1)10%高效氯氟氰菊酯WP,由上海惠光化学有限公司生产;(2)0.3%印楝素EC,由四川省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3)20%氯虫苯甲酰胺WDG,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4)2%阿维菌素,由浙江惠光生化有限公司生产;(5)25%天达灭幼脲3号SC,由山西汤姆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6)40%毒死蜱EC,由淄博新农基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7)3%高氯·甲维盐,由淄博新农基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8)15.5%甲维·毒死蜱,由淄博新农基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9)1.8%阿维·甲氰,由山东曹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以清水为对照(CK)。
1.1.2 试验区及作物:试验地点设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水东镇蓝田坡村,试验荔枝品种为黑叶,18年树龄,树势较一致,种植密度为10株/667m2,荔枝按常规管理。
1.2 试验方法:
1.2.1 小区安排:试验设10个处理:各处理见表1,清水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40个小区,每5棵树为1小区。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随机排列。整个试验区设保护行。
1.2.2 施药时间及方法:(1) 施药时间:从荔枝小果期开始喷药,10~15天施药一次,共喷药3次。(2) 施药方法:果园全株喷施,喷至叶面滴水为止,尽量喷及叶背。(3) 喷水量及施药工具:施药以喷湿荔枝树为度,并适当喷施地面杂草和周围的篱笆。施药器械为手摇式压缩喷雾器,喷水量约为100L/667m2。
1.2.3 调查时间及方法:于荔枝采果前1 天进行调查,全期调查1次。方法是每小区每棵树在东、南、西、北、中5个不同方位各随机调查5个果实,每棵树共调查25个果实,每小区共调查125个果实。所调查的果实全部剥壳检查,记录被害果数。按以下公式计算被害果率及防治效果。
被害果率%=
|
被害果数
|
×100% (1)
|
调查果数
|
防效%=
|
对照区被害果率-施药区被害果率
|
×100% (2)
|
对照区被害果率
|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公式(1)和(2)分别计算出茂名市电白县水东镇试验区试验结果与深圳麒麟山庄疗养院试验区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不表2.
表1 10种药剂对荔枝蛀蒂虫的田间防治试验
(广东茂名,2010.4-6月)
药剂
|
施用倍数
|
调查果数(个)
|
被蛀果量(个)
|
蛀果率(%)
|
防治效果(%)
|
20%氯虫苯甲酰胺
|
2000倍
|
184
|
0
|
0.00
|
100.00
|
15.5%甲维-毒死蜱
|
1000倍
|
185
|
0
|
0.00
|
100.00
|
25%天达灭幼脲3号
|
1000倍
|
234
|
3
|
1.30
|
97.36
|
10%高效氯氟氰菊酯
|
1000倍
|
198
|
8
|
4.00
|
91.69
|
40%毒死蜱
|
2000倍
|
208
|
11
|
5.30
|
89.13
|
15.5%甲维-毒死蜱
|
2000倍
|
92
|
9
|
9.80
|
79.89
|
3%高氯-甲维盐
|
2000倍
|
193
|
19
|
9.80
|
79.76
|
1.8%阿维甲氰
|
2000倍
|
259
|
29
|
11.20
|
76.98
|
2%阿维菌素
|
1000倍
|
211
|
51
|
24.20
|
50.32
|
0.3%印楝素
|
2000倍
|
223
|
57
|
25.60
|
47.46
|
清水对照
|
|
185
|
90
|
48.60
|
0.00
|
由表1可见,对荔枝蛀蒂虫效果最好的为20%氯虫苯甲酰胺和15.5%甲维-毒死蜱,防治效果达到了100%,其次为25%天达灭幼脲3号和10%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效果分别为97.36%和91.69%,防效均达到了90%以上。而15.5%甲维-毒死蜱、3%高氯-甲维盐和1.8%阿维甲氰这三种混剂的防治效果为理想,分别为79.89%、79.76%和76.98%,均低于80%。防治效果最差的为0.3%印楝素,防治效果仅为47.46%,低于50%。
由表2可以看出,对荔枝蛀蒂虫效果最好的为20%氯虫苯甲酰胺、15.5%甲维毒、1.8%阿维甲氰、15.5%甲维毒、40%毒死蜱和10%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均达了100%。而25%天达灭幼脲3号、3%高氯甲维盐和0.3%印楝素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49%、73.25%和72.99%,防治效果最差的为2%阿维菌素,仅为22.03%。
表2 10种药剂对荔枝蛀蒂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广东深圳,2010.4-6月)
药品
|
施用倍数
|
调查果数(个)
|
被蛀果量(个)
|
蛀果率(%)
|
防治效果(%)
|
20%氯虫苯甲酰胺
|
2000倍
|
101
|
0
|
0.00
|
100.00
|
15.5%甲维毒
|
2000倍
|
102
|
0
|
0.00
|
100.00
|
1.8%阿维甲氰
|
2000倍
|
101
|
0
|
0.00
|
100.00
|
15.5%甲维毒
|
1000倍
|
107
|
0
|
0.00
|
100.00
|
40%毒死蜱
|
2000倍
|
103
|
0
|
0.00
|
100.00
|
10%高效氯氟氰菊酯
|
1000倍
|
99
|
0
|
0.00
|
100.00
|
25%天达灭幼脲3号
|
1000倍
|
108
|
1
|
0.93
|
74.49
|
3%高氯甲维盐
|
2000倍
|
103
|
1
|
0.97
|
73.25
|
0.3%印楝素
|
2000倍
|
102
|
1
|
0.98
|
72.99
|
2%阿维菌素
|
1000倍
|
106
|
3
|
2.83
|
22.03
|
清水对照
|
|
115
|
3
|
2.61
|
28.13
|
由此可见,20%氯虫苯甲酰胺和15.5%甲维-毒死蜱为防治荔枝蛀蒂虫最佳的药剂。
3 小结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20%氯虫苯甲酰胺(2000倍)和15.5%甲维-毒死蜱(2000倍)可有效防治荔枝蛀蒂虫的为害,施用方法为:从荔枝小果期开始喷药,10~15天施药一次,共喷药3次。
25%天达灭幼脲3号在茂名地区的防效达97.36%,而在深圳地区防效仅为74.49%,其原因是在茂名地区用药时,为荔枝蛀蒂虫卵孵化盛期,该药对初孵幼虫良好的毒杀作用。而在深圳地区用药时,已错过该时期,因此效果明显欠佳。由此可见,做好荔枝蛀蒂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并根据测报结果准确用药防治,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